硫化测试报告专业名词解释
	TS:此是早期焦烧时间的代号。常见的TS有TS1、TS2、TS5、TS10,一般写成T1、T2、T5、T10。 
 T1:*低扭矩值(ML)再加一个单位扭矩值后所对应的焦烧时间。亦即ML+1所对应焦烧时间。 
 T2:是ML+2所对应的焦烧时间 
 T5:是ML+5所对应的焦烧时间 
 T10:是ML+10所对应的焦烧时间 
 什么情况下用T1,什么情况下用T2、T5或T10,这些要看各厂的配方而定。如焦烧速度快速又明显,用T1或T2就能清淅充分显示焦烧的变化,则用T1或T2就可以了,如尚不足清淅充分显示焦烧反应,则用T5或T10。 
 TC:此是加硫时间的代号,常见的TC有TC50和TC90,一般写成Tc50和Tc90 
 Tc50:是在50%硫化时所对应的硫化时间。 
 Tc90:亦称正硫化时间,是达到90%硫化时所需要的时间。 
 MS:此是在某一个焦烧点,该时点当时的扭矩值。常见的 
 MS有MS1、MS2、MS5、MS10。 
 MS1:指在T1时的扭矩值 
 MS2:指在T2时的扭矩值 
 MS5:指在T5时的扭矩值 
 MS10:指在T10时的扭矩值 
 MC:此是在某一个硫化点,该时点当时的扭矩值。 
 常见的MC有MC50及MC90 
 MC50:指在T50时之扭矩值 
 MC90:指在T90时之扭矩值 
 ML:此是一条硫化曲线上*低点的扭矩值。此值越低,胶料流动性越高,反之则流动性越低。流动性高低是好或是坏,涉及各厂的加工作业要求,符合其作业要求就是好。因此ML值提供各厂一个指示灯,好修正各类添加剂。 
 MH:此是一条硫化曲线上*高点的扭矩值,一般用来做初步物性观察。在运用MH时,必须注意使用相同硫化时间下的MH才不致被误导,因为不同的胶料及配方,均影响橡胶老化的快慢,因此要采用相同硫化时间的MH。 
 LSA:动的损失角。橡塑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,一般情况下,对它施加某种压力,停止施压后它不会100%回复原状,因为有粘性存在。LSA就是用来算出其粘性大小。算出的数目越大,表示粘性越大,反之则小,平常我们使用ML及MH时之LSA值。一般而言高能量吸收(如橡胶振动吸收器)的材料其tanδ值需愈高,高弹力(如橡胶带)的材料其tanδ值低一点 
 Tanδ:粘弹性正切比值。这个比值的概念和LSA值相同,只是表达的计算式不相同。Tanδ值越大,表示粘性越大。虽然整条硫化曲线上任一点均可求出其 Tanδ值,但平常我们只用ML及MH两点的Tanδ值。 
 CR:硫化速率曲线。此曲线自横轴(X轴)往右上方爬升,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落在横轴在线,其历程就是一片试料在特定的测试条件下,完成100%硫化所需要的全部时间。其爬升的起始时刻、曲线斜率的大小、*高斜率点所座落的时刻、均是调配硫化配方的重要指标。 
 CRI:硫化速率指数。指数值越大,代表硫化速度越快,反之越慢。 
 S〞﹫ML:S〞是指粘性 S〞﹫ML是指在ML时之粘性扭矩值 
 S〞﹫MH:指在MH时之粘性扭矩值 
 发泡测试报告内的用词说明 
 发泡曲线:是发泡压力值变化的曲线,也就是显示发泡剂分解过程的曲线。 
 PR:发泡速率曲线。此曲线自横轴(X轴)往右上方爬升, 
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起始点的横轴在线。这一段时间,就是在该测试条件下完成100%发泡的全部时间。 
 此曲线和硫化速率曲线一起搭配使用,更能发挥其功效。 
 PL:*低发泡压力值 
 PH:*高发泡压力值 
 PS:*低发泡压力值再加某个数量之压力值。 
 例如PS1、PS2、PS5、…… 
 PS1=PL+1,PS2=PL+2,PS5=PL+5 
 这此均是用于帮助观察发泡的起始时间,如起始点很明显,则用PS1或PS2就可以看出发泡起始时间,如起始点很缓慢不明显,则可用PS5、PS10…… 
 PC:此是发泡达到某种百分比时的发泡压力值。 
 例如PC50、PC90。 
 PC50:达到50%发泡时,该时点的发泡压力值。 
 PC90:达到90%发泡时,该时点的发泡压力值。 
 T@PS1:在PL+1时,所对应的时间 
 T@PS2:在PL+2时,所对应的时间 
 T@PC50:在50%发泡时的时点 
 T@PC90:在90%发泡时的时点 
 MPR:*大发泡率(亦即每秒钟所分解释出之*大压力值) 
 T@MPR:在MPR时所对应的时间 
 P@MPR:在MPR时,该时点的发泡压力值
转自:橡胶技术网,橡胶行业门户网站!
	
 
    